当前位置: 新闻资讯 > 通知公告
“十三五”时期重庆市北碚图书馆总体情况报告
作者:北碚图书馆   来源:本站原创   发布日期:2021-01-29 18:27:03   浏览量:

  一、总体情况

    “十三五”时期,北碚图书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认真落实“以读者为中心”的服务理念,紧紧围绕阵地建管用、阅读品牌深化、特色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,有效整合资源及社会力量,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实现馆内馆外和线上线下的交互融合、联动发力,全面推进图书馆转型发展。五年间,圆满完成全国第六次公共图书馆一级馆达标复评,荣获“全民阅读示范基地”、“全民阅读先进集体”、“城市图书馆综合服务效能之星”、“阅读推广示范项目”、“2019年重庆市终身学习活动品牌”等市级以上奖项19项。

“十三五”时期,建成17个镇街图书馆分馆、7个社会分馆、3个24小时城市书房、8个微型图书馆、5个有声图书馆,设立48个馆外流通点、8个精神文明共建单位,服务半径不断扩大;新增纸本文献20余万册、实体文献馆藏量91.4908万册,可使用文献数据库26个,年均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140余场次,服务供给不断丰富;完成二维码技术数字化改造,年均接待读者56万余人次、书刊外借29万余册次,读者服务不断深化;出版《北碚图书馆藏方志珍本丛刊》、《北碚月刊》,新增2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,作为全市唯一图书馆列入“全国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在线发布平台”,馆藏活化成效显著;职工发表学术论文41篇、专著1种、结题科研项目2项,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;对外宣传得到文化报、图书馆报、中图学会网站、华龙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200余次,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,行业影响不断显现。2020年,实施北碚图书馆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,成立北碚图书馆理事会,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,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,决策、执行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。

二、资源保障

(一)经费保障。2016-2020,财政拨款累计4219.51万元,其中实体文献购置费377万元,数字资源购置费102万元。

(二)馆藏情况。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,新增实体文献入藏105386种、207625册,馆藏文献达到91.4908册。

(三)硬件保障。新增自助借还书(办证)设备13台,数字读报、少儿资源、VR体验等数字资源触摸屏6张,朗读亭1台,为读者提供形式更为便捷、内容更为丰富的文献资源服务。更换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,新增安全检测设备和图书防盗系统,保障文献和读者安全。开展二维码技术数字化改造,完成在架书刊和书架的二维码数据转换,并配套馆员工作站等相关硬件设备,初步实现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。

(四)人才保障。现有编制29个(2020年核减编制2个),在编26人,非在编8人。其中:35岁以下9人,35-50岁11人,50岁以上14人;具有专科及以下学历工作人员占比44%,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占比56%,专技职称结构比例达到高:中:初=1:3:1.5。2019年,完成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职务重组,加大对年轻骨干的培养,打造利于图书馆长期发展的人才梯队,现中层以上管理人员10名,平均年龄为35岁,大学以上学历占100%,高度重视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及培训工作,年均参加各类培训及继续教育200余人次,为读者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打下坚实基础。经过五年的努力,我馆专业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进,专业素质有很大提高,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文化部评估指标要求。

三、读者服务

(一)传统读者服务。设置少儿、文学、期刊、报刊、视障、电子等8个读者服务窗口,提供20余万册开架图书、550种期刊和100种报纸借阅服务,提供125台电脑和5台检索机开展数字文化服务。设置综合服务台,开展办(退)读者证、收缴超期费、解答咨询等服务,引导读者分流。同时,视障阅览室、典藏库、历史资料库开展预约服务,提供五年之内报刊、历史资料、本地文献查询以及3000余册盲文图书阅览服务。

(二)特殊群体服务。一是未成年人服务。设置150平方米少儿借阅室,配套桌椅70套,提供3.4万册少儿图书。设有少儿数字资源阅读设备3台,有声图书馆少儿资源墙1面,线上提供少儿类数据库7个,声、电文献及小游戏、知识竞答等数字资源。培育打造“碚贝亲子故事会”、“碚童故事林”、“文化小志愿者”、“夏乡之泉梦想心愿”文化志愿服务等少儿类品牌文化活动,年均开展绘本讲演、文化沙龙、知识竞赛、演讲诵读、亲子手工、家庭教育等文化活动60余场次。二是残疾人服务。设立视障阅览室,开放面积40平方米,提供盲文图书3000册,并配置电脑、自动阅读机、盲文书写板等设备。设置无障碍通道、电梯、专用卫生间等助残设施,为残障人士提供免费阅览、预约、续借及送书上门等服务,持续举办“音你而生”视障读者音乐沙龙以及助残日系列活动,倡导扶残助残新风尚。三是农民工服务。在农民工及子女较集中的区域设置馆外流通点,每个流通点配备图书不少于400册并定期更换,让其享受更为便利的借阅服务。坚持提供农民工数字家园服务,开展“文化年货带回家”、“春节购票我来帮”、“工地流动图书车”等活动,充分发挥了公共图书馆公益性作用。四是老年人服务。设置老年人阅览室,提供100余种报纸、50种期刊,并提供空调、免费饮水机、放大镜等设施设备,方便老年人阅读。在3所养老院设置馆外流通点,配备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书刊,并定期开展节日慰问和“走进敬老院、文化送关爱”助老帮扶活动。坚持服务下沉,深入街镇、村社,定期开展“常青e路幸福夕阳”中老年数字阅读系列培训。

(三)读者活动。不断深化阅读品牌建设,逐步形成以“碚城同读一本书”、“全民读书月”为引领,以“缙云文化大讲堂”、“梧桐书语文化沙龙”、“碚贝亲子故事会”等阅读精品项目为带动,以常态活动为支撑的全民阅读活动品牌体系。年均开展讲座、沙龙、展览、征文、演讲、诵读以及线上听书、书评、知识竞赛等各类阅读推广活动140余场次,线上线下交互整合,推动书香北碚建设出现蓬勃向上的生动局面。2016年-2020年12月间,举办5届“碚城同读一本书”、5届“全民读书月”、199场“缙云文化大讲堂”、44场“碚贝亲子故事会”、9场“梧桐书语”文化沙龙,策划推出包括文化讲堂、图书展销、演讲比赛、亲子故事会、朗读分享会、文化沙龙、珍贵古籍展、摄影作品展等线下活动近700场次,开展有奖书评、知识竞答、微展览、微讲座等线上活动近200场次,累计收到征文、演讲、摄影、微视频等参赛作品1000余个,活动参与人数超40万余人次,有294个团体及个人在活动中获奖,为进一步激发全民阅读的积极性,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,全力建设“书香北碚”,发挥了独特而持久的作用。

(四)图书馆+社会力量。按照“多方协同,共同推广”的工作理念,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,与场地宽敞、设施完备、人员充足并有强烈阅读推广合作意愿的新华书店、雅舍书院、后书时代、缙静咖啡、妈妈咪呀、谷家文创6个社会机构合作共建社会分馆,并在机关企事业单位、司法系统、部队、学校等设立49个馆外流通点,逐步增加为全民阅读服务的资源总量,提高服务效能。同时,联合社会分馆、馆外流通点和区妇联、检察院等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区内高校、文化单位、行业协会、阅读推广机构等,合作开展文化沙龙、诗歌诵读、音乐赏析、新书签售、普法讲堂、亲子教育等高端优质阅读活动200余场次,其中“舒”声成诗——舒婷诗歌诵读会60.3万人次参与直播互动,《冰与火之歌》、《重庆之眼》、《失踪的上清寺》、《水煮重庆》、《80年代新诗经典》丛书、《奇兵兵与怪博士》等书籍作(译)者见面会广受好评。广泛吸纳在碚高校大学生、各类培训、文化、教育机构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、社会团体中的高素质人才,成立“大手拉小手”、“领读者”志愿服务队,培育打造“梦想心愿 夏乡之泉”、“音你而生”等品牌志愿服务活动,围绕社会和读者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,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阅读服务需求。2018年,被授予重庆市“最美志愿服务站”荣誉称号。

(五)图书馆+智慧阅读。设有有声图书馆资源墙6面、数字读报机3台、听书体验设备1台、少儿资源体验设备3台、AR互动百科1台、博看朗读亭1台,向读者展示新时代智慧阅读,共享科技发展之乐。移动端(微信)和PC端(官网)分别提供13种、39种数字资源,供读者随时随地在线阅读和下载电子书、听书、期刊、视频、音频等各类型资源,并依托这些数字资源开展 “扫码看书、百城共读”、“听赏群书 喜迎岁除”、“景和清明”清明节传统习俗展、““渝城少年行·童梦飞花令”六一活动作品征集、“端午关键词 问君知多少”知识竞答等线上活动,以生动新颖的方式吸引更多市民参与阅读,提高数字文献资源利用率。

(五)信息咨询服务。我馆实行现场咨询登记并解答读者问题。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,共接待信息咨询8500项(条)。

四、文化建设

(一)地方文献资源建设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共收集地方文献743种、1157册,全部著录进Dlibs业务系统,读者可以查询并预约借阅。坚持向北碚报、北碚地方志办公室、区文旅委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定向收集相关文献,并面向广大市民常年开展地方文献征集和图书捐赠活动,不断完善地方文献数据库。

(二)古籍资源保护和利用以及学术贡献。一是顺利完成古籍普查。我馆历年来珍藏有古籍文献10万余册,作为全市首批试点单位,率先启动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和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,于2016年出版《重庆市北碚图书馆等八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》。2020年两部古籍成功申报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,截至目前有23部/6874册古籍入选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》,136部近万册古籍入选《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》。二是全力推动保护利用。完成馆藏31件珍贵字画修复,影印出版《北碚图书馆藏方志珍本丛刊》、《北碚月刊》,完成429种、4000余册馆藏古籍地方志数字化工作并自建“北碚图书馆古籍方志数据库”,使珍贵字画和古籍文献以本真面目永存世间,并以翻检便捷的形式出现,为学术研究者和广大读者提供阅读便利。三是积极开展情报信息服务。北碚图书馆古籍和民国文献藏量宏富,其中不乏孤本、稿本、稀见本,品种丰富、地域广阔、时代久远、弥足珍贵,是研究地区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。十三五期间,与西南大学图书馆签有古籍和民国文献互借、资源共享等协议,与重庆大学、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保持长期友好合作,累计接待国内外研究学者查阅200余人次,并提供外地学者、图书馆代查等服务。作为全市唯一图书馆列入“全国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在线发布平台”,读者能够通过外网访问“北碚图书馆历史文献数据库”,免费查阅202种、1178册、16万页的古籍方志,免费服务大众阅览和学术研究。

五、体系建设

(一)总分馆建设。制定出台《北碚区图书馆开展总分馆制建设工作方案》、《北碚区图书馆分馆建设服务标准》、《北碚区图书馆总分馆考核标准》和《北碚区图书馆总分馆工作条例》等系列文件,与17镇街分馆、7个社会分馆签定《北碚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协议》,以制度推动总分馆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营。北碚图书馆作为总馆,指导各镇街分馆进行图书编目、著录、上架等,定期流转图书调配社会分馆,委派业务骨干具体指导、联系各分馆业务工作,有效开展阵地服务、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,不断扩大图书馆服务半径,为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基本阅读需求创造良好条件,提供有力保障。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,与政府购买、志愿服务相结合,做细做实分级配送,区级总馆年均送讲座、送展览、送辅导到街镇分馆和社会分馆110余场,街镇分馆年均送流动文化服务到村社区基层服务点300余场,有效丰富了服务供给,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。

(二)区域联盟活动。一是参加由湖州市图书馆发起成立的“生态文明示范市”公共图书馆联合体,聚焦生态文明建设,开创图书馆生态阅读服务新模式。二是与绵阳市图书馆签订《全面合作意向协议书》,与联盟成员馆共同和遂宁市图书馆及其所属5个区市县签订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联盟与遂宁市图书馆战略协作框架协议》,积极参加“巴蜀·巴渝”地方文献建设与研究,积极推动成渝经济圈建设及成渝两地公共图书馆事业全面发展。三是先后与合川等12家图书馆成立了重庆市区域性公共图书馆联盟;与主城九区图书馆成立了“双江汇”图书馆联盟。作为主持馆之一,承办了区域性图书馆联盟“蒲公英梦想书屋”活动及《联盟汇刊》的编撰刊发工作。作为参与馆,共享活动25次、共享展览讲座13次、业务交流及培训5次,与联盟成员馆共同开发重庆市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。四是参加重庆文旅(广电)职业教育集团联盟,深化校地合作,促进文旅人才培养。

(三)一卡通建设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依托重庆市“一卡通”通借通还管理平台,北碚区各镇街、村社图书由政府统一采购、北碚图书馆统一加工,既节约采购成本和人力资源,也保证了图书数据编目加工的正确率。街镇分馆、社会分馆、馆外图书馆流通点、城市书房、微型图书馆等所有馆外服务网点均实现一卡通借阅,图书借阅期限、超期处理、图书丢失赔偿等采用统一服务标准,有效解决图书流动、异地借还图书等困难,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均等服务。

 六、其他

2020年,北碚图书馆作为全市首家公共图书馆,先试先行开展二维码技术数字化改造,既开启北碚图书馆智慧服务新篇章,也为兄弟图书馆提供二维码技术应用方面的借鉴。一是线下提供无接触自助服务。完成开架阅览室15万册图书和层架标签的二维码数据转换,并配套馆员工作站、自助借还书机、图书防盗系统等设备,初步实现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。读者可持读者证自行开展借书、还书、续借等服务;绑定人像后,无卡也能刷脸办理相关业务。二是线上延伸补充图书借阅服务。使用微信小程序扫描图书标签二维码,读者可查询图书馆藏状态、图书精准位置并进行预约和借阅,同时系统会根据读者历史借阅的大数据分析,为读者推荐精选书单,迎合读者诉求,丰富读者体验,加快图书流转效率。三是构建纸电一体化电子资源服务体系。手机扫描纸本文献二维码,即可获取线上资源及图书详情,并关联本馆数字资源,建立纸本资源和电子资源之间的桥梁,面向读者揭示图书馆各属性资源。同时,读者还能建立个性化的读书圈,将数字图书与纸本图书的阅读分享有机的结合起来,实现数字与纸本的无缝连接。